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王子 Prince 的迷幻紫雨,回溯「脏标」诞生背后的斗争 | Cover Art

Freddie HYPEBEAST 2022-05-09


唱片封面(Cover Art 或称 Album Art)在流行文化中,不仅是指纸质封套或是唱片外包装上的图案,经典的唱片封面设计,被认为是设计师与音乐家独特的视觉传达途径,因其提供了更多的设计自由,不少带有政治性、议题性的封面设计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Cover Art 栏目以唱片封面为流行文化场景带来的影响为主题,分享与唱片封面相关的故事。


五年前的今天,Prince 在他 Minnesota 的私人庄园中去世;留下超过一千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之后,王子最终回归到紫色的雨幕中去。


作为 Prince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Purple Rain》原本是作为同名电影的原声专辑发行,却在发布后受到大量追捧——一度雄踞 Billboard 专辑排行榜榜首长达 24 周,并在全球范围内累计了超过 2500 万的销量,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唱片之一。


1984 年,Prince 在 Purple Rain Tour 中

Ross Marino/Getty Images


在这张被誉为「80 年代之声」的专辑里,我们不仅见证了 Prince 为黑人根源音乐的流行化所做出的试探与实验,也得以管窥不止一代音乐人的灵感来源;在 LL Cool J、 Lil Wayne 以及 Kanye West 争相采样的作品中,Prince 为黑人音乐争取到如今的地位作出了相当贡献。


在本期的 Cover Art 栏目中,我们将一同深入 Prince 经典钜作《Purple Rain》封面的背后,在锋利的字体设计、雌雄莫辨的个人符号以及那些颇具争议的舞台形象间,回望一名混血艺术家,为打破种族主义与性向边界所做出的努力与斗争。



演出中录制的电影原声专辑


电影《Purple Rain》的修复版海报

Warner Bros


「我们要创造历史了!」在一场慈善演出前,Prince 对他的乐队 The Revolution 说。


1983 年 8 月 3 日,在家乡 Minneapolis 的俱乐部名所 First Avenue 里,Prince 完成了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次现场演出:携手 The Revolution,首次在观众面前演奏《I Would Die 4U》、《Baby I’m A Star》以及《Purple Rain》三首新歌。这次演出的现场录音被制作并严密封存,最终成为他主演电影原声专辑的最后一块拼图,这就是《Purple Rain》诞生时的场景。



电影《Purple Rain》在 1984 年如期上映,故事讲述了 Minneapolis 一名叫做 Kid 的落魄歌手逐渐成为优秀音乐人的故事;主题曲则应景地出现于主角父亲自杀、职业生涯面临重大抉择的迷茫时期——这与 Prince 的人生轨迹隐隐平行。


诞生于一个音乐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 John L. Nelson 是一位爵士钢琴家,母亲是一名爵士乐女伶,Prince 名字的来源于父亲的爵士乐队 The Prince Rogers Trio。从罹患先天性癫痫、父母离异到寄人篱下,Prince 的童年生活远不能称得上是美满,而与父亲的决裂则令他陷入情感困境的低谷,这也带给 Prince 近乎永久性的创伤。在电影《Purple Rain》中有着这样的一幕,当 Kid 推门而入,看到父亲正在弹钢琴,并流着泪告诫他「永远不要结婚」的时候,导演 Albert Magnoli 动容地说:「这是深藏于他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他一辈子不超过 5 次的情感流露。」


Prince 在 1985 年的演出

Sherry Rayn Barnett/

Getty Images


幸运的是,除了从双亲处遗传到极高的音乐天分——他可以熟练掌握超过十五种乐器——Prince 甚至还获得了一些父母也不曾拥有的天赋:《Purple Rain》电影剧本的初稿也由 Prince 在巡演间隙完成。这部拍摄预算仅有 720 万美金的半自传式音乐电影最终收获了超过 8200 万的票房,原创配乐专辑同时斩获了当年 Grammy Awards 最佳摇滚乐组合演出现场和 Oscars 的最佳电影配乐两个奖项,堪称奇迹。


《Purple Rain》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脱电影配乐本身,这张专辑之于整个 1980 年代的音乐世界都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Prince 也兑现了他的诺言,《Purple Rain》成为摇滚乐历史中最闪亮的一部分。



80 年代之声


1984 年,Prince 在 Purple Rain Tour 中

David Tan/Shinko Music/

Getty Images


「仍然记得那一天,我们的大巴行驶在 7 号公路上,我用吉他随意弹了一个根音和几个和弦,Prince 很快地跟上我,《Purple Rain》就是这样开启的。」The Revolution 乐队的吉他手 Wendy Melvoin 回忆起专辑的创作过程时透露,《Purple Rain》共收录的 9 首歌曲几乎都由 Prince 一己之力完成,唯独其中最重要的压轴曲目是由他人发起。


经过循序渐进的 8 首歌曲——其中有着仅用几个小时就完成的《Take Me With U》,热辣的《Darling Nikki》和使用巴洛克式行进、完全没有贝斯参与的《When Doves Cry》,听众们就迎来了一首近十分钟的宏伟乐章,Prince 在《Purple Rain》空旷寂寥的鼓点和堆叠重复的旋律中,缓慢地呕出一个淋漓、赤裸的自我。


1984 年,Prince 在 Purple Rain Tour 中

Ross Marino/

Getty Images


对于 Prince 而言,通过实验呈现更多的音乐可能始终都是他创作的最重要原动力:早在 1980 年代早期,他就开始采用大量机械电子合成器 Riff 来代替 1950 年代至 1960 年代最流行的黑人音乐 Funk、Soul 和 R&B 中使用管乐演奏的 Riff,推动着黑人音乐向着更时髦、更流行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电声乐器构成的摇滚乐框架内加入当时最前沿的电子舞曲元素,仅仅是《Purple Rain》无数个完美等式中的一个:Funk 音乐的节拍遇上电子鼓组、噪音摇滚遇上管风琴、再加上当时还未时兴的 R&B 与摇滚的结合,这张专辑的丰富程度令人咋舌,成为教科书般的流行音乐实验。


1984 年,Prince 在 Purple Rain Tour 中

Richard E. Aaron/

Redferns/Getty Images


最为重要的是,在这张专辑里,Prince 首次有机会将摇滚的主动权回收至黑人音乐家的手里。


1980 年代,英伦入侵过后的摇滚乐世界是一片白色的狼藉——这让从 Blues Rock 中成长出来的黑人摇滚乐手们义愤填膺;而在《Purple Rain》中,Prince 再度让消失许久的黑人音乐根源回到了主流听众的视野,并将它们与更为激进的风格相结合——如上述提到的「等式」,再加上对 Hip-hop 等蠕蠕而动的新兴音乐风格的尝试(1980 年代末期的《Alphabet St.》等作品),Prince 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后来被称为「明尼阿波利斯之声 Minneapolis Sound」。



第一张被贴上「脏标」的专辑


1985 年,PMRC 国会提案门外的抗议群众

Mark Weiss/Getty Images


在《Purple Rain》大行其道的 1985 年,一位母亲购买了该唱片作为礼物送给了年仅 11 岁的女儿 Karenna,但当她仔细阅读了专辑里《Darling Nikki》的歌词之后,发现其中充满了大段关于性交及虐恋等敏感内容,这令她大感不安。


几个月后,一个名为 Parents Music Resource Center (PMRC) 的组织在这位母亲的推动下成立。该组织旨在审核音像制品,并通过往含有限制级内容的音像出版物上贴带有警告字样的标签,以警示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这种标签在后来逐渐演化为「Parental Advisory」标识,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脏标」。


Prince 的专辑上出现了早期「脏标」的雏形

Warner Bros


在当时,「脏标」提案的出现曾引起了不少音乐行业从事者的警觉,包括 Frank Zappa、John Denver 以及 Twisted Sister 的主唱 Dee Snider 在内的不少音乐人都出席了 PMRC 在国会的提案,为反对唱片分级制度出庭佐证——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提案的落实,这位牵头创建 PMRC 组织的母亲名叫 Mary Gore,她的丈夫便是日后克林顿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的副总统 Al Gore,而该组织的其他联合创始人几乎都是当时最具影响力政客的妻子。


1985 年,PMRC 国会提案门外的抗议群众

Mark Weiss/

Getty Images


很快,通过了国会提案的 PMRC 发布了第一份限制令名单:Prince 的《Darling Nikki》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还有 Mötley Crüe、Madonna、AC/DC 和 Twisted Sister 等音乐人的作品,这份初始名单上的 15 首歌被称为「Filthy 15」,标记着一场关于分级审核制度合理与否的拉锯战的开始。严格意义上来说,《Purple Rain》并非是第一张被贴上「脏标」才得以出售的专辑——这一殊荣留给了 2 Live Crew 在 1990 年发布的专辑《Banned in the USA》,而前者则是直接促成了这一制度的出现;此外,在「Filthy 15」中还有着另外两首由 Prince 创作的曲目。


2 Live Crew 在 1990 年发布的专辑《Banned in the USA

2 Live Crew


在 Hip-hop 音乐逐渐获得声量的 1980 年代,「Parental Advisory」的公义性受到极大挑战——它被视为白人中产阶级借以限制有色人种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关键举措,促进了对少数族裔的超性化代表。音乐人们开始用各自的办法对抗审查制度——有的 Hip-hop 音乐人选择用更加粗俗的内容挑战「脏标」的权威;或者用隐晦和含有性意味的歌词来蒙混过关;而有的音乐人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企图为同样深处系统性种族主义内的音乐人们建立一个不受主流控制的空间,Prince 就是其中之一。



封面背后


1984 年,Prince 在 Purple Rain Tour 中

Richard E. Aaron/Redferns


「Prince 正在拍摄《When Doves Cry》的 MV,当时所有设计师都去吃午饭了,老板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看到我说,哦,我们要派一个实习生去给 Prince 拍封面了。」负责专辑封面设计的 Laura LiPuma Nash 这样回忆起《Purple Rain》经典封面的诞生。


Laura LiPuma Nash 在电影海报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没有人喜欢用电影海报来做专辑封面,这意味着你必须要在正方形中嵌入一个巨大的垂直空间。」海报上的字体则由 Jay Vigon 操刀,与加拿大字体设计师 Ray Larabie 所设计的 Still Time 字体十分接近——坚硬、枯瘦且锋利,通过 Prince 标志性的紫色与渐变夕阳般的色彩呈现。


《Purple Rain》专辑封面

Warner Bros


在《Purple Rain》的专辑封面上,Prince 骑着一辆定制的紫色本田 CM400A,采用了 70 年代经典的 Vetter Windjammer 整流罩和带粉红色丝绒的座椅;在靠近把手处的显眼位置,印制着一个独特的标志:结合了代表男性♂以及女性♀的新符号「 O(+>」;这个复杂的符号也成为后来 Prince 标志性 Logo 的雏型。


 [Love Symbol]

Warner Bros


据滚石杂志报道,自 1992 年起 Prince 开始大范围使用新符号以代表自己的名字,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他的签约唱片公司 Warner Bros「添乱」:公司被迫大量向各个出版商邮寄含有这个全新字体的软盘,以供报道、印刷时使用,作为和公司谈判的筹码——然而大家还是只愿意称呼他「王子」。


比起功利主义的开端,这个被称为「Love Symbol」的流性符号对于 Prince 本人而言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提及这个失衡标志的灵感来源,Prince 说:「我不想让它变得完美,就像人体一样。人体总是不对称的。」在 1980 年代末期,他开始宣称自己的「雌雄同体」——不同于 David Bowie 的「无性别」,Prince 希望通过无畏的个人风格,挑战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美学标准。


2011 年,Prince在《Welcome 2 America》巡演中

Kevin Mazur/WireImage


1984 年,Prince 在设计师 Marie France 的协助下,完成了他最受人敬仰的形象设计:一如露骨的歌词,Prince 在标志性的微尖肩夹克、带褶边的衬衫和《Purple Rain》中的高跟厚底靴里逐渐树立起一套相对固定的、模糊性别边界的舞台着装风格,既有着 St. Pepper 的威严,又有着 Jimi Hendrix 式的散漫与华丽。在 Glam Rock 式微的 1980 年代末期,Prince 却重新把新爱德华风格的装束与丝绒衬衫带回了摇滚舞台。


1984 年,Prince 身着华服进行演出

Michael Ochs Archives/Getty Images


正如 Frank Ocean 在纪念 Prince 的悼词中所强调的,Prince 让不止一辈艺术家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感到自在,他表现出了对陈旧性别观念的不敬与傲视。此外,Prince 于时尚领域的影响力也不仅局限于对 Dolce & Gabbana、Gucci 或者 Haider Ackermann 这样的品牌产生直观的影响——它们或多或少都在秀场上展示出了对 Prince 的效仿,Prince 还通过启发了像 Frank Ocean、Blood Orange 以至于 Justin Bieber 这样受到年轻人喜爱的潮流 Icon,影响了更多音乐爱好者们的时尚选择。



王子的斗争


1995 年,Prince 在伦敦演出

Dickson/Redferns


在 Prince 曾经登台过的诸多造型中,1995 年于伦敦温布利球场进行演出的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一个。


1995 年,在《The Ultimate Live Experience》世界巡演中,Prince 身着一套粉色的以超大亮片覆盖的西装出现,并在脸颊的显眼处位置写下了「SLAVE」一词,成就了 Prince 反击音乐行业统治阶级的经典一幕。


除了通过奇怪的符号增加唱片公司的出版成本,在演出中以出人意料的形象露面,Prince 在反抗音乐行业权威之余,藏有更深的斗争意味。Prince 所抵抗的,除了有唱片公司对音乐人的剥削,更多的则是表达他对于唱片行业里的种族隔离倾向的反对:在 2001 年解约前,他一直致力于从当时 Warner Bros 还保留着的黑人音乐(Black Music)部门中脱离出来。


Don’t make me black.
——Prince


出生于 Minnesota 的 Minneapolis,Prince 亲历了这座城市在种族问题上劣迹斑斑的历史——就在去年,George Floyd 死于当地警察的暴力执法,进而引发了长达一年的 #BLM 抵抗运动;也正因如此,在面对 Freddie Gray、Trayvon Martin、Tamir Rice、Sandra Bland、Laquan McDonald、Alton Sterling、Ahmaud Arbery 以及 Breonna Taylor 等一长串受害者名单的时候,Prince 选择和他的同胞们站在一起。


在 1995 年的另一场演出中

Dickson/Redferns


在前两张专辑获得相当的成功后,Prince 开始远离 R&B,赤裸上身,要「用白人的玩法接管比赛」。从《Dirty Mind》起,Prince 的音乐就始终游离在白人音乐与黑人音乐之间——一如他的混血身份,The Revolution 乐队所塑造多元文化的音乐风格有意地接纳了所有人:白人、有色人种以及 LGBTQ 群体;直到 1997 年,他在 NAACP 的领奖台上,接过了 Stevie Wonder 递过来的 Key of Life 奖。


2018 年,由 Spike Lee 执导的电影《黑色党徒 BlacKkKlansman》发布了先导预告片,伴奏使用的正是 Prince 翻唱的美国经典黑人灵歌《Mary Don’t You Weep》——这首记载了黑奴历史和黑人群体苦难的作品是 Prince 的遗作,在清理遗物时被发现,后来在好友 Troy Carter 的努力下,最终得以重见天日,并成为 Spike Lee 描述种族问题电影的片尾曲。



1981 年,彼时还籍籍无名的 Prince 在 The Rolling Stones 的演出中登台暖场,却因其肤色和中性装束遭到了全场观众的嘘声;26 年后,当 Prince 在以他「Love Symbol」为灵感打造的舞台上亮相超级碗的中场秀,《Purple Rain》的响起却让全场观众齐声高唱;在这四分之一个世纪中,Prince 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斗争,并最终赢得了摇滚乐的尊重。


一名艺术家为缅怀 Prince 打造的「Rain Room」

ROBYN BECK/AFP




作为种族融合的代表,Prince 却在种族问题剧烈恶化的 2016 年离开这个世界——很难说这样的「安排」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但毫无疑问的是,Prince 始终用他的音乐作品和个人形象,向世界传达着爱、和平与包容;不论是在他华丽的音乐中,还是锋利的外表下,这样的主题始终不曾变过。



相关精彩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